奋力开创“十四五”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公告类型:新闻动态发布时间:2021-09-07 10:36:38

前 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十四五”时期,南水北调要围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支撑。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十四五”时期南水北调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Part


深刻认识南水北调工作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成绩斐然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初步构筑了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全面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持续达标,供用水量连年上升,累计调水总量接近448亿立方米(截至2021年6月30日),受益人口超1.4亿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工程管理思路深刻转变。坚持调水为民,不断满足受水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实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动沿线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两手发力”,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政府作用更好发挥;协调推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市场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是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受水区城市供水保证率明显提高。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的28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南水已成为许多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

三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扎实推进水源地水质保护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治污环保工作,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东线工程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沿线群众饮水质量显著改善。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华北地区可利用水资源有效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提高。通过置换超采地下水、实施生态补水、限制开采地下水等综合措施,有效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地下水水位稳步抬升,天然河道重现生机,河湖水质明显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

五是高质量发展得到保障。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区域发展空间有效拓展。结合强化受水区水资源刚性约束,倒逼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行“两部制”水价,推动受水区水价改革,为工程良性运行创造条件,也提高了节水意识,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

六是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获得可靠水资源保障。稳定就业、拉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等获得重要支撑。同时,工程在防洪、灌溉、航运、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面临的形势

对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新问题越来越突出。推动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一是水安全保障压力持续加大,需要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底线。南水北调工程已深度融入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命脉工程”,新的发展形势给南水北调事业带来一系列挑战:长期运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增多,应对“灰犀牛”“黑天鹅”事件的能力和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检验,非传统领域安全风险和压力持续存在,中线工程水源不足,沿线无调蓄保障等,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
二是水资源配置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特殊国情水情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和水生态形势严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和短板。作为优化配置我国水资源格局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目前仍面临着工程效益发挥还不够平衡、不够充分,与沿线群众对优质水资源、优美水环境、健康水生态的需求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生态功能发挥还存在较大空间,需要我们持续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三是南水北调工程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需要我们把握历史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工程管理能力和水平。工程建成运行以来,发生了系列重要变化:供水地位由“辅”变“主”、目标达效的速度由“慢”变“快”、用水需求由“弱”变“强”、工程网络由“缺”变“全”等,面对这些重要变化,需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后续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规范运行管理机制等问题的解决。要把握好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带来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南水北调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南水北调工作加快补齐弱项短板、巩固安全发展基础、化解各类制约性问题、提升管理能级和水平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各项工作进程、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全面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十四五”时期南水北调各项工作,是推进和保障水利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Part 


准确把握南水北调工作必须坚持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全面加强南水北调一期工程运行管理,着力提升工程效益,推进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供水保障、饮水安全、水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坚持法治思维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提高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水平。通过法治实践,增强法治能力和法治自信,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现代化。

3、坚持底线思维

增强风险忧患意识,从注重事后处置向加强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建立健全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的能力。

4、坚持系统观念

正确处理受水区和水源区、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统筹调水与用水、生产生活与生态、干渠与配套工程、一期工程与后续工程等之间的关系,促进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5、坚持改革创新

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工程管理现代化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工程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三)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健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继续深化推进一期工程管理各项工作,不断增强管理、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稳步提升工程综合效益。按期完成一期工程竣工验收目标任务。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后续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塑造世界一流工程品牌形象。

Part


精准聚焦南水北调工作重点工作任务

(一)确保工程“三个安全”,稳步提升综合效益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把保证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作为根本前提,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平稳,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1、确保工程安全
以切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高效全覆盖监管为手段,以提升运行安全管理水平为抓手,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落实监督管理责任,确保工程安全。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以长、黄、淮、海四大流域管理机构为主力,创新信息化监管手段,形成层次分明、上下联动、高效协同、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固特殊时点、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监管措施,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汛前、汛中、汛后全过程防汛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冰期输水安全管理;督促指导运管单位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项措施,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做好工程安全评估和风险管控,持续开展重要建筑物要害部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科学防范和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加大穿跨邻接项目监管力度,明确各方安全管理责任,完善穿跨邻接项目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大保护范围监管力度,强化工程保护范围监管地方联动协调保障机制。
2、确保供水安全
统筹节水与用水、存量和增量,加强优化水量调度研究,科学制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动态调整、精准调度。确保首都、雄安新区等重要目标供水安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满足国家重大活动安全供水需求。坚持和完善科学调度工作机制,全力做好东、中线一期工程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管理,抓住有利时机,实施精准调度,充分发挥工程调水能力。优化调度提高丹江口水库洪水资源利用率,加大洪水资源利用。强化水文气象情报预报,推进汉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配合丹江口水库实施优化调度,动态调整汛限水位,提升中线水源保障能力。持续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生态功能,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全面完成各年度生态补水计划。充分发挥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效益,推动调水常态化,为充分利用东线一期工程能力、扩大北延供水规模和覆盖范围、促进增供水量消纳等奠定基础。
3、确保水质安全
坚持“三先三后”原则,把水质安全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质监管,提升监管水平,确保水质安全。加强水质监测基础能力建设,修订、完善现有水质监测相关制度、标准,持续提升工程水质监测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水质监测系统信息化、自动化。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水质监测及相关调研,开展沿线重点区域摸排。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畅通工作信息渠道。全面提升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完善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和人员培训,建立多渠道抢险保障队伍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治理,不断完善水质保障体系。
4、稳步提升综合效益
按照建设“四条生命线”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安排,开展工程综合效益评估研究,做好水价水费相关工作,实现工程效益稳步提升。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受水区和水源区协调调度机制,推动后续水源和调蓄工程加快建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提高群众饮用水水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研究建立健全生态补水机制。畅通南北经济循环,配合推动受水区和水源区深化对口协作。开展工程综合效益评估与研究。组织做好中线工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中线工程生态环境评估、南水北调沿线地下水超采治理跟踪调查、中线工程与汉江中下游有关影响问题等方面研究。
(二)全力做好一期工程收尾,按期完成验收任务

严格把好一期工程尾工建设和验收工作的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一期工程收尾和验收各项工作。加强督导协调,消除制约因素,尽早完成一期工程尾工建设。组织开展一期工程竣工完工财务决算相关工作,按计划完成一期工程财务决算。全面完成一期工程完工验收,制定一期工程竣工验收组织方案,做好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准备及专题阶段性评估。按国务院批复的竣工验收组织方案和竣工验收委员会制定的竣工验收大纲,积极推动竣工验收工作。

(三)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加快推动后续工程建设

深入系统总结一期工程建设管理经验,深入研究如何在后续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运用好这些经验做法,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参与后续工程前期工作,跟踪了解东线二期、引江补汉等后续工程前期工作情况,配合做好总体规划评估及相关规划论证工作。开展后续工程水价问题研究,为制定后续工程水价政策提供支撑。指导后续工程筹融资研究,提出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和市场融资比例以及中央投资来源建议。做好后续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新形势下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及政策制度,明确行业行政监管与企业项目管理职责。完善相关项目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全面推广以BIM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绿色文明施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提升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创新能力,坚持向创新要生产力,向创新要质量,向创新要效益。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科技支撑,继续推动科技推广项目落实落地。加强与国内同行沟通合作,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强数字化建设,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健全完善信息化监测检测和预警系统,动态、灵敏捕获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构建南水北调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在水量调度和分配等方面提供精准、高效的决策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和技术体系,抓紧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智库作用,深入开展关键技术问题咨询、研究、论证。
(五)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坚持依法管理,把法治建设与工程建设管理统一起来,以法治建设为引领,严格落实工程管理相关法规制度,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法治思维,深入贯彻落实《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全面调研掌握该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应对措施,推动该条例修订完善。推进南水北调水权管理,组织开展南水北调工程水权交易问题研究,配合相关司推进水权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权交易进行监管,通过工程水量调度实现地方的南水北调工程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六)加强宣传工作,巩固提升南水北调品牌形象
持续巩固南水北调宣传工作良好态势,加强南水北调宣传新媒体矩阵建设,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强大合力,不断扩大南水北调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推动南水北调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加强南水北调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向全社会集中宣传南水北调精神表述语。深入研究、宣传南水北调品牌内涵、树立品牌形象、传播品牌声音。深入挖掘南水北调文化,全方位、有温度、有深度地组织解读和宣传,提升南水北调整体影响力。强化节水教育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爱水、护水意识。
(七)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与奋进的工作合力
把讲政治贯彻工作始终,把握政治大局,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推进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模范机关建设,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为南水北调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

来源:水利发展研究 2021.7

作者:李 鹏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