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要闻 |攀枝花:水利测雨雷达投用 为山洪灾害防御装上“千里眼”
公告类型:新闻动态发布时间:2025-11-19 09:16:07

来源:川观新闻 文:韩嘉伟

11月17日,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海塔村,一部白色长方体的相控阵雷达矗立于铁塔之上。随着它缓缓转动,可对半径45公里、垂直高度2公里范围内的大气液态水进行实时监测。

图片

“这是四川省今年建成投用的首批水利测雨雷达之一。”米易县防汛抗旱服务中心负责人刘万福介绍,今年以来,攀枝花入汛后旱涝急转,截至11月中旬,全市平均降雨量988.3 mm,较2024年同期偏多18%,全市共发生区域性暴雨3次,单县(区)暴雨4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应对39轮强降雨天气过程,该雷达将显著提升当地对极端天气下山洪灾害的精准监测与预警能力。

“过去我们依赖地面雨量站和人工观测,山区站点稀疏,发现强降雨再传递信息,往往已经慢了一步。”刘万福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10月31日的一条预警短信:“白坡彝族乡累计1小时降雨达35.0毫米,超准备转移指标。”水利测雨雷达投入使用后,时间分辨率大幅提高,雨情预判可精准到乡镇一级。

图片

刘万福介绍,米易县地处安宁河干热河谷,旱涝急转现象频繁,年均降雨量仅1100毫米左右,且主要集中在6至9月,短时强降雨极易诱发山洪和泥石流。

而此次投用的水利测雨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降水粒子反射回的信号,能够实时获取降水的空间分布、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与传统测雨方式相比,它具有空间覆盖广、时间分辨率高、探测精度高等显著优势。并且具备垂直、剖面、体积等多种扫描模式,可在40秒内完成对近地面层大气中液态水的探测,探测距离达45公里,垂直高度覆盖0至2公里。在强降雨情况下,能够提供1至3小时的提前预警,为新时代水旱灾害防御体系装上了“千里眼”和“预警哨”。

图片

据介绍,为破解山区暴雨“预测难,成灾快”难题,2025年,省、市、县三级将水利测雨雷达纳入山洪灾害防治重点项目,攀枝花市总投资约1600万元,建成2部水利测雨雷达,包括雷达塔楼、数据接收处理中心、通信铁塔及供电专线。目前,2部测雨雷达已与全市已有的135个全自动雨量站、26个水文站、106套广播预警站共同编织成一张“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网,形成了“雷达扫描—云端分析—平台预警—群众响应”的闭环防灾体系。

图片

“攀枝花市已建成县级水利测雨雷达‘双子星’——米易站与盐边站,并成功纳入全省组网运行。”攀枝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攀枝花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深化跨区联合作战机制,提升科技赋能应急监测能力,通过“研判预警、喊醒叫应、转移避险、人员安置、评估返回”的闭环流程,全天候筑牢临灾监测预警,全时段抓实隐患风险防范,全方位夯实防汛抗旱基础,成功实现连续9年防汛减灾人员“零伤亡”。

接下来,攀枝花还将加快与全省统一平台融合,深化监测数据在精准预警与科学调度中的应用,将科技优势转化为防灾减灾成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